admin 发表于 2013-1-6 00:00:00

《關于所謂新架、老架之分》

《關于所謂新架、老架之分》- 馬虹老師

關于所謂新架、老架之分
   陳式太極拳傳至第14世時,同期的傳人陳長興、陳有本,本來所傳拳架,都是陳王庭所創編的套路。陳有本經過精研,對原來的拳架做了一些改動,創造了所謂“新架“,又稱小架,以區別陳長興爲代表的老架、大架。
   陳式太極拳發展到第17世,大家公認陳長興所傳老架的代表人物是陳發科(1887—1957)。在1928年陳發科走出陳家溝到北京傳拳之前,當時其侄陳照丕(績甫)、其子陳照旭等人都跟陳發科學拳。“陳照丕自幼從師于叔父陳發科學習太極拳”(王西安《陳式老架太極拳》)。陳照丕自己也說過,“曾受季叔福生(發科)的指導。”(見《陳式太極拳彙宗》自序)也就是說後來陳照丕、陳照旭、陳照奎諸兄弟所傳的拳架,都是發科公所傳。1928年之後到1957年發科公去世前,發科公一直住在北京教拳。發科公之幼子陳照奎先生,由于一直在北京跟在父親身邊,在其父嚴格教導下,從難從嚴認真地繼承了發科公所傳的拳架,成爲繼承發科公家傳拳架的代表人物。
   陳照丕先生(1893—1972),1928年陪同其叔父陳發科赴京之後,不久即到南京傳拳,後來又到洛陽、開封等地傳拳,1958年退休回到故鄉陳家溝,培養了一批傳人,如人稱“四大金剛”的陳小旺、王西安、朱天才、陳正雷等新一代傳人,都是陳照丕先生一手培養起來的。陳照丕先生可謂爲陳家溝太極拳事業的中興奮鬥一生,鞠躬盡瘁。
   但由于陳照丕同其三叔陳發科公前後近30年長期分住在北京南京兩地,壹南壹北,又很少往來,故其拳架演練上便有了某些差別,加上原來陳長興所傳套路在陳發科之前長期沒有文字拳譜,不像當年陳有本所傳拳架,由于第16世傳人陳鑫有《陳式太極拳圖說》出版,而有了文字拳譜。所以,1972年陳照丕先生去世後,1973年春節陳照奎先生應邀回家教拳時,溝裏的人感到陳照奎先生同陳照丕先生傳的拳架有區別。爲了表述這種區別,由于某些人想標榜村裏練的、自己練的拳架更正宗一些,遂將照丕先生晚年在溝裏傳的拳架叫做“老架”,而將陳發科、陳照奎父子傳的拳架稱作“新架”。陳照奎先生不贊成這種分法,他在世時曾雲:“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我五哥陳照丕當年也是跟我父親學的拳嘛。都是陳長興公一脈相傳的拳架嘛!”
   在陳家溝照丕先生所傳的拳架與發科公和照奎先生在北京所傳的拳架,其套路編排風格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略有繁簡、精粗之分而已。“四大金剛”之一的朱天才講了一句比較客觀的話,他說:“陳照奎先生傳的拳架,動作更細膩,手法更多,發勁更猛,技擊方法更加明顯,技術更加全面。”(《武魂》1990年第5期)正是因此,1958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委托唐豪、顧留馨、李劍華、陳照奎等人編寫《陳式太極拳》壹書時,就決定了以陳發科、陳照奎父子所傳的套路爲標准,譜寫此書,以弘揚此拳。到1963年最後由沈家桢、顧留馨二人遍著,陳照奎演練並審訂的《陳式太極拳》出版,陳長興所傳套路(一、二路)才有了第一本文字拳譜。陳照奎先生所傳的函授講義《陳式太極拳體用全書》可謂陳長興老架的第二部拳譜。
   據上海陳式太極拳協會會長萬文德師兄1981年在陳家溝考察時,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教務長陳伯先等一些老拳師講,“什麽老架、新架,新架(83式)是老架,老架(75式)是新架。”帶著這個問題,作者1998年4月赴西安看陳立清大姐(時年80歲)時,問到這個問題。陳立清老師說:“當代陳家溝太極拳,只有大架小架之分,大架都是我三爺陳發科傳的,不知道什麽人又把大架分爲新架、老架?!”
   據此,對這個新架老架問題,我們只能說陳發科、陳照奎父子在北京傳的拳架,同陳照丕在本村傳的拳架,都是與陳長興老架大架一脈相承的拳架,只有某些拳式動作上的繁簡之分,而沒有什麽新老之別。如果爲了區別其差異,只能說:陳照丕所傳的叫大架75式,陳照奎所傳的叫大架83式。對于其中某些差別應該進行具體研究,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爭取取得合理的統一。應該多求同,少立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關于所謂新架、老架之分》